關於

自癒

四大自癒良方:樂觀的心態、均衡的飲食、充足的睡眠、適度的運動。
自從罹癌之後,我才發現許多人常常治療康復之後又復發,或是治療到最後白血球過低或是其他併發症而離世,讓我深刻體悟對抗癌症絕對不能只靠醫師,而是要靠自己。「治病當治因」,醫師給的藥物、手術只能暫時緩解,但習性、習慣不改,疾病之後依然會找上門。因此,打造一個不易罹癌的體質,才是遠離癌症的根本之道。

樂觀的心態

許多人抗癌只把焦點放在「醫療」、「飲食」、「運動」上,殊不知那只是在修整「枝葉」罷了,只有療癒我們的「根」,也就是「心」,才能真正痊癒。

同一件事對每個人而言,感受常常不一樣,有人得癌症,問:「為什麼是我」。有人一笑置之,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
我發現許多康復的奇蹟,大都以正面的態度(心)面對癌症,積極改變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方式來照顧身體(身),最重要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(靈): 我一定會好。

認識能量

吳至青博士在她的著作「我在.生生世世」中曾提到「人類意識的能量等級」:較高的「正面意識」能量依序為「開悟」、「寧靜」、「喜悅」、「愛」,所謂「開悟」就是達到像佛菩薩的境界。而「驕傲」、「憤怒」、「慾望」、「恐懼」、「憂傷」、「冷漠」、「內疚」、「羞愧」則為「負面意識」能量。

「同頻共振」告訴我們,頻率愈相近,愈能產生共振。假如我們一直處在「匱乏」、「恐懼」的情緒之中,迎來的就可能是更多的「匱乏」、「恐懼」,調高頻率與宇宙的高能量「對齊」,自然能迎來更多的「喜悅」和「寧靜」。基督教也勸人要透過懺悔來得到神的救贖,也是透過調頻的方法來與聖靈(holy spirit)共振,原理皆殊途同歸。

知足常樂、助人為樂

「人性」有一個特殊的地方,就是對「失去」的部分特別在意,卻對「得到」的東西視而不見。假設今天一整天都很順利,卻不小心被警察開了一個罰單,這時整個心情馬上Down到谷底,這就是為什麼一般人往往不懂得「感恩」,卻常常「抱怨」的原因,不是因為我們「得到」的少,而是因為我們過分執著於「失去」。克服這種人性的弱點就是要常懷「感恩之心,每天練習寫下當日的「小確幸」,感恩宇宙帶給我們的一切美好,我們能量的頻率自然能愈來愈高。

為什麼常常聽人說要常懷「知足感恩」?因為「知足」常「樂」。為什麼說「助人為樂」?因為「愛」能帶來「喜悅」的正面能量。而當我們過度追求自身的感官刺激,便很難達到心靈的「寧靜」,但若我們自然感覺「喜悅」,時時都是「喜悅」之心,自然能保持「寧靜」,若心境能不受波濤,保持「寧靜」愈久,離佛陀「開悟」之時也不遠了。

均衡的飲食

營養在癌症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可說是舉足輕重,營養可以增強免疫功能、促進組織修復和康復(特別是在接受放療或化療後)、維持身體功能(減少因治療引起的體重下降、疲勞)、減輕治療副作用(噁心、食慾不振、提高治療反應,使治療更有效。

充足的睡眠

我在罹癌前有很嚴重的失眠問題,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,醫師開了「萬憂停」 給我,雖可幫助入睡,卻也讓我隔天上班身體昏昏欲睡,因此我就自行停藥了,連續兩年有睡眠問題的我,沒多久就罹癌了。因此,若有失眠問題,務必要先解決,如果需要吃安眠藥,也不要過度擔心,安眠藥可以幫助入睡,該吃的時候務必要先吃,其他如長期服藥所衍生的問題,先不要多想,待身體有得到充分休息,免疫系統才能正常幫我們殺敵。

西野精治教授談到:「 剛入睡的90分鐘最重要,因為身體進入深層睡眠,之後睡眠會愈來愈淺,直到清醒。」因此常聽到有人說:「他剛睡著不要吵他。」

規律的作息

規律的作息包括良好的睡眠習慣、定時進食、適當的休息和活動。

我看過李豐醫師的「善待細胞,可以活得更好」的書,她在加拿大攻讀研究所學位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,後來她堅持規律作息,之前幫她治療的醫師都過世了,但她卻在罹癌之後多活了超過45年。

4 A.M. — 起床、喝水、打坐運動、吃早餐。

5-7 A.M. — 大腸的氣血充盈,適合解大便、排廢物

7-9 A.M. — 胃的氣血充盈,吃東西容易消化

11 P.M. — 3 A.M. —肝膽系統的氣血最充盈,最好睡熟,讓肝膽排毒。也讓身體造血。

李豐說:「不要虐待你的細胞,暴飲暴食、熬夜不睡覺就是在虐待細胞。把吃飯睡覺時間調好,細胞自然給主人好的回饋」 。

適度的運動

除了攝取均衡飲食外,運動絕對是不可或缺,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指南,運動可以為癌症患者帶來各種好處,包括改善身體功能,減輕焦慮和抑鬱,提高生活質量。運動所產生的細胞激素幫助我們減少癌症產生,能顯著減少的是乳癌和大腸癌。他們建議癌症患者每次連續30分鐘,每週至少達到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,並且每週進行至少兩天的力量訓練。 

根據 John J. Ratey 和 Eric Hagerman合著的「運動改造大腦」一書, 大腦前額葉負責學習,其他地方負責儲存、調用,若我們長期不用某個單詞,神經元與神經元會失去這個連結,我們就會容易忘了這個單詞。BDNF(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)是大腦的肥料,運動可以促進BDNF的分泌,科學家發現,解剖常跑步的老鼠的大腦,發現常跑步的老鼠的海馬體發生顯著生長,BDNF的含量也比不運動的老鼠多很多。除此之外,書中還提到運動還可以讓腦細胞再生,讓我們變得更聰明。

活化粒線體

脊骨神經醫學博士李政家強調「粒線體退化」與「癌症」息息相關!他提到粒線體就好比是身體中的電池,提供我們細胞的能量,器官工作量愈大,包含的粒線體就愈多。長期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,或處在污染的環境,都容易造成粒線體老化。若要遠離癌症,就要活化粒線體。以下是他所提到的四個方法:

  1. 斷食:由身體過自噬,清理不健康粒線體的DNA,產生新的粒線體。

  2. 生酮飲食:提高油脂類食物在飲食中的占比,可減少癌細胞需要食物的來源(葡萄糖),而油脂裂解過程所產生的酮體可提供給身體細胞需要的能量來源。

  3. 曬太陽、浸冰水、腳接地:前兩者能讓身體能以不同方式來充電,腳接地能讓地球的負電和身體的自由基正負中和。

  4. 運動:運動強度愈大,粒線體的新陳代謝率就會提高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自癒課程/講座

我很喜歡參加一些課程吸收不同人的觀點,畢竟儘管網路上有許多資源,同一個人搜尋到的資訊都是大同小異,唯獨去親身接觸才能突破自己的盲點。自癒課程有許多,例如冥想、覺知練習、放鬆技巧、身心療法等。許瑞云醫師就常舉辦許多自癒課程,早鳥還有優惠。自癒課程可幫助我們壓力管理(提高免疫功能)、穩定情緒、提高心理靈活性、減輕不適感覺、提高睡眠品質等。

按摩/按壓穴道

對於癌症患者來說,按摩能減輕疼痛和不適感,改善睡眠品質。此外,有些人表示按摩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治療的副作用,如噁心、疲勞等。 另外,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穴道,例如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博士提倡的科學氣功中有提到掐指功,就是用大拇指指尖去掐經絡和穴道,許多老毛病即不藥而癒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氣功

黃炳中醫師的內省氣功就是強調強化ATP,就是強化粒線體的一大關鍵,強調呼吸和動作的配合,吸氣時用力,吐氣時放鬆。吸氣時用力可以增加我們對氧氣的吸入,我每天都會做這套氣功1-3小時,有時甚至會做到6小時,感覺血液循環較之前好很多。

走路

黃軒醫師曾提過,根據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建議成年人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,研究人員認為步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癌症風險,包括:
1.
降低體重。
2 改善免疫系統。
3. 減少發炎反應。

飛躍的羚羊紀政靠走路解決了困擾20年的產後尿失禁問題,還在半年內靠健走甩掉了20公斤。

孫正春從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六小時,他慢慢走,打赤腳走,拿著啞鈴負重走;他吃樹葉、喝葉子水,打造了一個「山上的家」,三餐吃優格,徹底改變體質。 兩個腫瘤一百天消失不是奇蹟,而是「動、綠、奶」的有力實踐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山林健行

山林健行有助於我們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、增強肌肉和骨骼、改善心理健康(紓解壓力、提高情緒)、促進循環和新陳代謝(排除毒素)、增強免疫系統(對抗感染和疾病)。
當然,山林中的新鮮空氣和美麗的大自然風景,更是身處都市叢林中無法獲得的。

泡澡/足浴
  1. 史丹福大學的西野精治教授曾在書中提出睡前90分鐘可以泡澡或足浴可幫助我們體內溫度降低,進而快速入眠。

  2. 癌細胞厭氧怕熱,在癌症治療方面,熱敷或熱水浴有時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方式,但通常需在醫療專業人員的監督下進行。 

  3. 我有癌友在我肺積水很嚴重的時候,鼓勵我藉由泡澡促使體內水分釋出,我發現當我泡澡一小時後,汗流浹背、全身發熱,而且一躺在床上沒多久就睡著了,感覺很舒服。

身體來的訊號

「餓了就要吃飯,渴了就要喝水,累了就要睡覺。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然而,大家都是這麼做嗎? 並不盡然,儘管許多人都有上班時有便意卻無法離身的窘境,這是身不由己,但有時卻是有便意卻還拖延不去,日復一日最後導致便秘的下場。在罹癌前,我的身體也給過我許多訊號,長期的坐骨神經痛和身體左邊的經絡不順,也種下了日後罹癌的種子,而長期失眠就是罹癌前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讓愛傳下去

抗癌的路上期待您拉我一把,期待您幫助我的後續治療,讓我能繼續分享更多資訊幫助更多人,讓愛傳下去♥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