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
心理
改變想法
曾經有位癌友告訴我,她離癌之後,每天都因為焦慮而睡不著覺,只能長期依賴安眠藥才能入睡。我相信大部分人罹癌之後,都會覺得死亡離自己好近,若我們要戰勝對死亡的恐懼,首先就是要改變想法。
放下我執
人體就是一個能量場,無時無刻都在流動,若我們不再那麼糾結過去和未來,只專注在此時此刻當下,任何情緒都能漸漸流動消失。
吸引力法則
當病情不理想時,我總會打電話給癌友們訴苦,她們都告訴我,沒發生的是不要亂想,吸引力法則會順著你的想法往那個方向去,讓我聽了馬上如當頭棒喝!不過,吸引力法則的基本精神是—我們想要的事物「主動靠近」的力量,而不是我們向外去「要」。更糟糕的是,向外去「要」的力量反而會讓我們想要的離我們愈遠。大家普遍喜歡「被給予」,而不是「被索取」,那要如何讓外在事物「主動靠近」? 其實很簡單,只要我們散發自身「盈滿」的力量,而應用在罹癌這件事上,就是想像自己「很健康」。
大家都喜歡美麗、風趣幽默、樂觀開朗的人,沒有人喜歡窮光蛋、悲觀、怨天尤人的人,要讓自己時時保持「心靈富足」: 樂觀、感恩我們有的一切,並「相信」一切我們已經擁有。
大陸的基因生物學家尹燁曾說:「基因都一樣,但是可以產生不一樣的結果。樂觀的時候你表達的基因都是高興的,當你悲觀的時候你表達的基因都是鬱悶,時間一久,你可能就會抑鬱甚至自閉。」所以他鼓勵人們時時刻刻都要相信好事、抱持樂觀。
不同思維
常常聽友人分享,得癌的人要多念經給冤親債主,多做佈施… 然而,大部分的人做這些事都是為了自己:希望念經後冤親債主就不會找上門、佈施後自己的功德就會多增一筆。那試問:梁武帝廣建廟宇,為什麼達摩說他沒有「功德」 呢? 答案很簡單:你做這件事的出發點。如果你念經是為了自己、佈施是為了自己、建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功德或證明自己的虔誠,你都是「著我相」,你能有會生滅的「福報」[短暫],但是不會有生生不滅的「功德」[永久]。
例如:我多念經給冤親債主,是希望他們能多得智慧、早點離苦得樂。我多做佈施,是因為視眾生為眷屬,不忍眾生受苦。在我做善事的時候,是「無我相」,這樣的思維才是真正的功德,因為你是心甘情願、積極為別人解決問題,即使病好了,你還是能持之以恆,因為你不是為了自己,被動消極地完成一項又一項工作。人之所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,是因為世界需要我們,那如果我的著眼點都是自己,那為什麼會有活下來的必要呢?
奇異恩典
佛/道教案例 — Ren:2019年肝癌三期,2021下半年轉移至肺部和腹腔,甲種胎兒蛋白也是飆到快四萬,腹部積水達4000c.c.,腹大如蛙,但骨瘦如柴,每5分鐘打嗝一次,仍堅持持續念佛經,除請通靈老師遠端祈福,並求助宮廟辦理幾場法會解怨釋劫,同年年底,腹水幾乎消失,甲種胎兒蛋白也是減少了一半。隔年2月起不再化療,開始為人助念、參加讀經班、為人解說心經,4月底甲種胎兒蛋白指數正常,至今每天持續關懷癌友,視眾生為眷屬,祈求菩薩給予智慧以開導更多人。
心的力量
有想過為什麼沒有聽過心臟癌嗎?其實心臟不容易得癌症,首先,心臟不像表面器官(肺、消化器官)容易受到刺激。再者,心臟無時無刻都將血液送進、推出,強大的流速使得癌細胞也不容易停留。以浪漫的角度來看,我們的心是我們最強的後盾。
走入人群
剛開始罹癌一定會茫然無措,心想:「怎麼可能是我?我家人都很健康耶!」但是,癌症固然和基因有關,也更和個人的飲食習慣、生活作息有關,只要一個環節出錯,就有可能罹癌。這時,身邊大都是沒有罹癌的朋友,給予的安慰或建議其實很難真的給到幫助。罹癌時千萬不要封閉自己,更不要再對過去的事悔恨,趕緊多透過不同管道(Line群組、FB粉絲團…等)認識不同癌友。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顆想要幫助別人的心,務必主動請教別人,很多人都願意傾囊相授!他們之前的經歷可以安定你的內心,讓你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,不再心生恐懼。